为进一步推动山西地区煤炭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总行专门邀请了包括保险机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在内的众多投资人代表,参加本次现场路演活动,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投资人与山西地区重要煤炭客户的 零距离 接触,实现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互联互通。
《煤炭十三五规划》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左右。三是建立煤-建材循环经济发展链。
今年8月初,媒体报道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今年元月份中铁总公司总部组织中铁总所属的北京、太原、西安铁路局分别与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山西阳煤集团等煤炭企业,和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五大发电集团,共同签订了2017年煤炭中长协产运需三方铁路运输互保协议,实现了煤电供需运输需求与铁路运力资源的高效对接,为煤炭稳运量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铁路运输保障。重点要围绕企业怎么干、员工怎么干两个方面下功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的和谐发展要建立被动维护和谐向主动发展和谐转变的长效机制。建立稳供给的长效机制,首先要稳定产量,生产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总量,不出现局部地区缺煤或用煤高峰时间段缺煤。
建立发行债券长效机制。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口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对国内煤炭供给、煤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首先,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王显政说,我国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我国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不会改变。王显政还指出,煤炭行业必须主动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推动煤炭开采智能化、煤炭利用清洁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绿色化,以智能化开采为切入点,以知识性+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大数据化、信息化为支撑,形成推动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新动力,促进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王显政坦言,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虽然煤炭行业盈利水平提高,但多数企业依然较为困难,拖欠职工社保金、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煤矿采掘工程等问题依然存在。
煤炭行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安全投入不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据了解,今年前7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0.1亿吨,同比增长5.4%。
特别是随着煤炭去产能工作推进,煤矿职工安置、资产和债务处置问题突出,实现煤炭行业脱困与转型升级发展,还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努力,特别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正扎实推进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给能力持续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安全生产隐患加大,对经济发展、职工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近期或中期发展战略定位上,要坚持以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为发展重点,推动燃煤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成熟技术产业化发展,促进煤炭等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发展战略上有效衔接,在发展途径上相互耦合,在发展进程中相互促进,推动煤炭等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对此,王显政提出,要从我国煤炭资源条件、开发布局、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入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适应煤炭消费格局变化,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提高全国煤炭供应和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此外,要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文化风俗研究,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的对话与交流,开展国际煤炭产能合作,发挥我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与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优势,提升设计、咨询、生产和服务水平,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培育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王显政表示,针对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在国民经济41个大行业中,率先在煤炭、钢铁两个行业开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燃料的燃烬率比普通燃煤锅炉提高2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排放指标低于国家标准。王显政表示,煤炭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炭价格理性回升,煤炭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有了新进展。
特别是东北、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比重较大,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等少数省区集中,又加重了全国煤炭供应保障的难度。2016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1.8亿千瓦。
2016年,全国建成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装置产能分别达到750万吨、700万吨、300万吨和31亿立方米毫无疑问,对于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的动力煤来说,选择铁路运输从环渤海港口下水是最优选择,不过这必然会导致铁路运力出现紧张状况。
此外,在严格限制超产的情况下,再考虑到部分煤矿实际产量达不到核定产能规模,煤炭供应能力整体将会进一步降低。按照之前相关部门要求,9月底前,环渤海所有集疏港煤炭将主要由铁路运输,禁止港口接收柴油货车运输的集疏港煤炭。数据显示,7月末,全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库存再度降至3200万吨以下,较去年同期偏低近2000万吨,较2015年同期更是减少近一半。第二,各环节煤炭库存尚未得到有效积累,电厂补库需求增加非常容易刺激煤价上涨。为了防止煤价出现大起大落,目前到10月底的窗口期,应加快推动先进煤炭产能释放,在产能置换指标落实进度缓慢的情况下,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让部分先进产能先行释放,之后再在限定时间之内完成产能置换任务。因此,9月以来,电厂补库需求较为强烈。
如果这些煤炭产能全部正常释放,再加上全年2.5亿吨左右的进口煤,国内煤炭市场将会保持基本平衡,局部时段略显宽松。今年前7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3个百分点。
当前能够有效抑制煤价上涨的关键因素是有效煤炭产能加快释放。数据显示,9月1日至9月7日,沿海六大电厂日均耗煤70.56万吨,较8月日均耗煤量减少9.02万吨,但较去年同期仍然增加了13.76万吨,增长24.23%。
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2个百分点。8月以来,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主产区陆续公布了生产煤矿和建设煤矿生产能力,笔者根据这些数据测算,在2017年化解过剩煤炭产能部分煤矿关闭退出的基础上,三个主产区生产煤矿、竣工验收煤矿以及试运转煤矿等有效煤炭年产能为24.4亿吨,加上其他地区生产和试运转煤炭产能以及未公布但实际上已经在贡献煤炭产量的部分煤炭产能,当前国内总的有效煤炭年产能为38.5亿吨。
9月6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每吨上涨1元,这是该指数自8月中旬以来经过3周短暂小幅回落之后再度上涨。第三,多因素导致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受限。但是,8月以来多因素限制了煤炭产能释放,导致供应出现偏紧。多数地区经济增长情况和用电量情况与全国趋势一致。
进入9月之后,本来随着气温逐步回落,夏季用煤高峰已经过去,动力煤消耗进入淡季。进入9月之后,随着气温回落,燃煤电厂发电耗煤量环比出现了明显下降,但同比仍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9月7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总量1101万吨,较去年同期偏低近100万吨,可用天数14天。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厂补库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与2016年同期相比,其他环节煤炭库存也并未得到有效积累,电厂补库需求非常容易刺激煤价上涨。
因该指数反应的是包含长协煤和市场煤在内的综合价格,所以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但是,为何在进入消耗淡季之后,价格却再度上涨?笔者分析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经济企稳向好带动用电需求较快增长。
因日均耗煤量远超去年同期,平均可用天数同比偏低4天。第四,环渤海港口禁止汽运煤集疏港导致铁路运力偏紧,大秦铁路检修时间的公布进一步促使部分下游用户提前采购,助推市场价格走高。实际上,自8月下旬以来,环渤海5500大卡市场煤主流价格已经由低点每吨620元上涨至每吨640元以上,每吨上涨超过20元。近日,大秦铁路秋季检修时间公布,检修时间初步定在10月10日至11月3日,在铁路运力本已紧张的情况下,大秦铁路检修时间公布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情绪,部分用煤企业提前增加采购,最终推动市场煤价格走高。
综合来看,笔者预计,近期推动煤价上涨的多个因素后期将继续影响市场,再加上煤炭进口减量,后期煤价或继续上涨但是,8月以来多因素限制了煤炭产能释放,导致供应出现偏紧。
近日,大秦铁路秋季检修时间公布,检修时间初步定在10月10日至11月3日,在铁路运力本已紧张的情况下,大秦铁路检修时间公布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情绪,部分用煤企业提前增加采购,最终推动市场煤价格走高。综合来看,笔者预计,近期推动煤价上涨的多个因素后期将继续影响市场,再加上煤炭进口减量,后期煤价或继续上涨。
但是,为何在进入消耗淡季之后,价格却再度上涨?笔者分析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经济企稳向好带动用电需求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厂补库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与2016年同期相比,其他环节煤炭库存也并未得到有效积累,电厂补库需求非常容易刺激煤价上涨。